- 早安小雪·故事集·碧天诗章
- 早安小雪·番外·委内斯托个人行动 ACD-01
- 早安小雪·支线·卡别林工作室-如梦初醒
- 早安小雪·支线·卡别林工作室·圣所教堂·坟场·往昔的倒影
- 早安小雪·角色传记·北灵不死(灰鸽个人传记)
- 早安小雪·别传故事·“大人物”·马科维茨·米考伯·
- 早安小雪·故事集·Mind the Gap
- 早安小雪·人物传记·和光同尘·老爹事务所·老爹
- 角色传记·随风而动·安吉尔兰
- 故事集·极光荡漾
- 【早安小雪】【Rayir】安科故事集·墨丘利的恩怨
- 【早安小雪】他是她的神明,而她是他唯一的狂信徒
- 故事集·世纪轮回(被妈妈船强制召回了,还没写完)
- 他们将欲望扭曲成魔鬼(250304:|)迁越地平线·万泰风华本记
- 列比亚·风貌生命·利比姆生态链群
- 页甲·最后的净土·弗拉斯克·克里克立德v2025.0312
- 故事集·每日糖(v20250316)
- 早安小雪·别传故事·往昔之影(天桥下的老画家#1)
- 早安小雪·别传故事·朽木不息(天桥下的老画家#2)
列比亚,曾是这片大地上最宽广的巨兽牧场,各种各样的巨兽曾行走在列比亚广袤的平原上。而现在这片土地喂养着数以千计的巨兽,仍有无数的人类都市屹立于此,因为列比亚焚风,权衡着这片土地的得失。而在焚风吹拂的这片土地上,唯独不缺一位又一位在焚风环境下上演拙劣进化技巧的生物。
既优雅又愚笨,但它们,都在用生命自身,诠释对生存这一问题的求索。
“这片从无人维护的土地,到现在仍然繁茂的原因,是向所有过路的生灵,索取了燃料。”
远航的未来
列比亚独特的焚风气候下,存在这一种较为奇特的自然生物。会随着焚风的前进路线而迁移与生存。它们自孩提时从父母的尸体中破茧而出,直到死亡到来的前一刻,它们永远也不会在此之前落向地面。
曾有不少列比亚的诗人或剧作家鼓吹过它们的坚毅,但这只是生物在面对能够摧毁一切的焚风前,所作出的一份答卷。或许,人们自站立在这片土地的时刻起,就从未真正的去尊敬每一份生物在名为“自然”的考官前,所提交的答卷。
人们的自以为是,使得人类最终用钢筋混凝土筑起了隔绝“自然”的高墙,并妄想,用这样的一堵高墙,来拒绝自然,这一位大考官无休止的提问。但就这样的招数,是无法抵抗自然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因为它,不容拒绝。
愈发强大的焚风
近年,列比亚焚风观测团体多次提出一个关于“利比姆”的假设。即焚风强度的大小,与“利比姆”自身的生命周期具有关联性。甚至,随着焚风在钢筋混凝土的互相聚拢下,在少部分地区呈现出的几何倍增长强度。该地区的“利比姆”,平均寿命低于其他地区,幼体成熟几率虽然高于其他地区,但同时…幼体的完整性却不如其他地区。主体呈现一个,成熟个体愈发偏向幼小,弱小的表象,甚至有些利比姆的成熟个体会在体征成熟后的几年里都不参与繁殖活动。
这就好比,“利比姆”因自身遭受的强大危机,而过度加快了自身族群的迭代。在一个可见的未来下,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利比姆”在某一地区的灭亡时,便是钢筋混凝土接受焚风炼狱般考验的时刻。与此同时,围绕着利比姆这一在焚风之中构建出了以利比姆这一“生产者”所构建出来的生态链也一同遭受了名为“延续”的提问。
永不落地的生命
“繁茂生命”,列比亚在官方注册下的一家生物研究机构。在近年对“利比姆”群体的跟踪研究中,向列比亚官方提交了不少,走在前列的“利比姆”研究资料。其中提到了,“利比姆”是一种自出生起就不会再次落到地面的生物,对于自身族群的繁茂,在交配季节过后,则在自身体内生成幼体,随着焚风不断燃尽自身的防护或者因生命力低下而坠落地面,多个幼体则会从成年体的尸骸中破茧而出,随着焚风开始自己漫长却又无比短暂的旅程。
它们受焚风限制,但也从焚风中获益。焚风携带的大量能量,在冲击它们的躯体时,也为它们带来前进和生存的动力。并且,在这样一条前进路线上,它们所拥有的天敌,与参与的食物链很少,可以说,它们是相对独立于生态之中的生物。
“利比姆”长有黏着型的圆滑触手,但在这样的旅途中,它们并不困于食物之难,甚至可以说,利比姆自身以过滤式的方法摄取食物和营养物质的存在,并不需要考虑强化自己的猎取能力。相反,这样的进化,彷佛是为了满足它们自身玩乐的需求。在“繁茂生命”的观测中,不少“利比姆”都会在旅途中逗弄其他的“利比姆”。部分“利比姆”甚至偶尔会有“摘花”的需求,尽管它们并没有搞清楚戴在身体的哪一个地方才能达到好看的外貌。或许,“利比姆”拥有自己“开放”的审美观念。
求索生存之道
焚风呼啸大地而过,点燃沿途一切生命的同时,又将以焚风为生的生物,打造出了一套与其他环境不同的系统。而利比姆作为列比亚焚风中的空中滤食者,触手分泌的黏液可捕捉焚风中灼烧过后的营养物质和抓取沿途植物果实的能力,通过口腔消化营养物,无法被其溶解或其本身的代谢,排泄物则会在一定周期内排出体外,在这些代谢物质从焚风中落向地面的过程中会形成短暂的“营养带”,从而成为其他浮空微生物或弱小空中生物的猎场。
火螨,又名焚风火螨。因其展翅飞翔时,涌动出的痕迹在半空中常常呈现出“流火”一般的姿态。栖息于各种类似利比姆的依赖焚风生存和行动的悬浮生物体表或体内。其本质为对焚风环境的耐性很高的体表寄生虫,以生物的分泌物或体液为食。被寄生的生物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暴饮暴食,这将取决于火螨的寄生数量。这种寄生虫同时又具有较强的领地意识会清除除自己和同族外的其他寄生生物。
当个体悬浮生物,如利比姆年老体衰即将死亡时,火螨会注入神经毒素加速其脱离焚风而坠落以确保自身转移或繁殖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在利比姆在反常情况下脱离焚风流时,则会注入另一种神经毒素来操控被寄生的悬浮生物回到焚风之中。
繁茂生命曾做过一次试验,在研究火螨对寄生对象的选取选择上。火螨会尽可能地在生物之间选取利比姆中,消化系统不太发达或者有所残缺的个体。在验证过程中,得出了火螨会更喜好这些利比姆用圆滑黏着触手将植物果实放进体内,消化不良后投射的营养物质。
而后,在研究火螨是否能独立取食植物果实的实验中。几百只火螨用事实告诉了繁茂生命,火螨的口器不具备直接刺穿植物果实为对抗焚风所演化出的坚硬外皮,因此,在利比姆溶解掉植物果实的僵硬外皮后,火螨便能取食这些黏着在利比姆表皮或残留在消化腔室内的营养物质。
下一个实验,则是研究火螨自身是否会被利比姆自身消化腔室所存在的消化体液所溶解的实验。在提取了大量利比姆消化腔中的消化液并将火螨放置在注满了消化液的容器中后。实验开始1小时到8小时期间,火螨仍然在消化液中寻找和寻觅营养物质。在实验开始后第15小时开始,火螨的行动就变得被消化液本身限制,在实验经过36小时后,已无法窥见火螨在消化液中的游动。因此,繁茂生命的结论为,火螨应当拥有一种防御手段,在短时间内抵抗利比姆消化腔中的消化液。
利比姆生态链中的消费者“空鳐”,因长相形似一种飞行在半空中的鳐鱼。一侧翼展可达2米的扁平生物,利用焚风直接撞击地面所形成的上升气流或扰动气流上升至较高位的半空,可在空中进行一定距离的滑翔运动,但自身并不具备振动翅膀,拍打空气,飞向高空的独立自主的飞行运动。
在捕食行为上,空鳐更接近于掠食。借由上升气流跃升至高空之后,依托高位优势对被捕食者展开高速的滑翔活动,通过速度击落被捕食者,使其失去平衡同时被锐利的滑翔翼切碎,而后,空鳐就会在在半空中争夺和猎食被捕食者的血肉。
经过一定的跟踪研究,空鳐的繁殖周期与焚风强度负相关。在列比亚焚风强度较弱的时候,空鳐所能攀升的空中高度较低,无法形成高速的滑翔运动来切割被捕食者的血肉。因而这期间的空鳐大多依托在焚风流动范围中,依靠焚风的流动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较大数量的空鳐集聚,也就造就了它们最好的繁殖期。
而列比亚的众多高墙建设间接导致了焚风活动范围的缩小,以及焚风路径的被切断。则使得一部分空鳐生态种群,要么在迁徙路线上直接撞上列比亚所建设的高墙,要么则在不断缩小的活动范围之中,种群数量不断缩小。
在繁茂生命关于空鳐的食物选择实验上,空鳐会优先选择利比姆为其捕食对象,并且多个空鳐一同捕食利比姆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分享行为,会将一只利比姆的全身都瓜分殆尽。在捕食对象中不存在利比姆时,空鳐则会将猎食的目光投向地上的牧兽和空中的飞禽。在实验中,空鳐尖锐的滑翔翼能够切开牧兽的血肉却无法精准地切碎骨头,往往会将被捕食的牧兽拆得七零八落,留下大量血肉模糊,骨肉相连的尸骸以及一部分被牧兽反杀的空鳐尸体。而对于空中的飞禽,它们无法捕食那些能够精准反应它们的滑翔攻击的飞禽,一但在空鳐猎食运动的末期急速拉升高度,空鳐就无法切碎飞禽的血肉,甚至捕食者会因此变成被捕食者。
在对空鳐的滑翔运动的研究实验中,空鳐能够在覆盖了焚风的环境中做到贴地飞行,在突然遭遇垂直角度高于80°以及高度高于4米的坡时,则会因无法及时抬升或转移方向而导致直接撞击坡体。速度较高时甚至会损伤空鳐自身的滑翔翼,破坏其拥有的猎食能力,最终导致空鳐残疾个体的死亡。
高墙下的尸骸
随着列比亚的拓荒,越来越多的钢筋混凝土堵在了“利比姆”的行进路线上,每一个焚风到来的季节。都有不少“利比姆”飞蛾扑火般的撞向高墙,随后化作尸骸。起初人们只将它们当作不知生死为何的野兽,然而,在下一次焚风到来时,燃起的巨大上升气流,又会使得这些死去的“利比姆”“死而复生”成为都市传说中的永不死去的“幽灵”。
在高空中盘旋,构成“利比姆”尸骸的生物质成分不仅极大地影响了通信,甚至对于近地飞行器与陆行坞都有着严重的阻碍。在列比亚各个平台大量,多次的尝试消灭之后。列比亚最终提出了,“上升气流”方案。以焚风带来的一部分能量,将所有“寻死”的“利比姆”送上远离钢筋混凝土都市的上空。在焚风过后,它们又将重返自己的旅途或走向这片大地为它们早就安排好的墓葬群。
“我们不得不承认,每当列比亚的人民想要脱离自然时,这位无情却又温柔的母亲,总会孜孜不倦地教训起她的孩子们。‘这片大地上的一切本身存在于一个循环中,对抗循环的生物,终究被这个循环所摧毁。’”
淬鳞木
 淬鳞木,源于这种植物在树干自地面往上,直到占全树高度一半的地方都会覆盖上类似鳞片状叠合的外皮结构而得名。互相交叠的树木鳞片,在焚风的吹拂下会在活性化血源晶微粒冲击的化学反应中使其成为一种类似坚硬外骨骼一般的角质树皮。焚风之中,淬鳞木未被护甲覆盖到的植物区域则会完全被焚风燃尽,成为生态环境的养料,生态链中的一部分。
每片角质化树皮都能够抵挡焚风的高强度冲击,以近乎自我焚毁的方式保护柔弱的树木本身继续存活。即便外皮形成的护甲在焚风的冲击下全部焚毁瓦解,被暴露在外的新树皮又会在淬鳞木自身的激素作用与焚风的冲击下迅速形成较为弱小的新护甲,这些新生的鳞片在焚风冲击后则会慢慢脱落,化作土地的养料,或者经常被一部分需要外壳寄宿的生物拖走这种强大的外壳。
其根系在地下呈一条主干直接刺入土地的心脏,周围的附属根系呈辐射状展开。因其会生长于存在焚风活动的范围区域,其梗系于地面下2到5米范围内容易形成较高密度的低活性血源晶晶簇。而又因其根系密集繁茂,生命力顽强,但生长较为缓慢,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作固定土地以及保障水土的植物。
成年的淬鳞木会进行周期性的开花结果,但因其繁殖方式的原因,会使得淬鳞木无需与其他同族发生关系,就可以开出名为淬鳞果的淬鳞木果实。果实外皮拥有与淬鳞木同样的淬鳞木表皮护甲,经过繁茂生命的实验后,淬鳞果在遭受温度瞬时超过500℃时就会爆裂且果实外皮失去原有的高耐热能力,同时果实内的淬鳞木种子也会一同死亡。
而正常生存的淬鳞木,则会在无焚风活动时的周期内迅速完成开花结果这一行为,在焚风活动开始时,则借助焚风热流不断烘烤淬鳞果。在持续的高温与不断地烘烤下,淬鳞果的果实外皮会逐渐开裂,随着焚风的气流活动或物理运动开疆扩土。而一部分淬鳞果会在焚风的流动下被偶尔喜欢此类食物的利比姆用触手轻轻摘下,被消化完果实果肉的淬鳞木种子并不能被利比姆的消化液溶解,因此其会成为利比姆排泄物的一部分被丢弃在焚风气流之中。一部分天选之子则会在焚风的冲击下顺利跌入一些不为人知的洞天福地,悄悄生根发芽,最后再次等待焚风的到临。
但如果淬鳞木的一生都遇不到焚风的气流活动,则淬鳞果会不断地落下,但直到死亡,也无法再发展处更多的数量。毕竟,坚硬的果实外皮抵御了飞虫,牧兽等各种外力威胁,也同时杜绝了它们自己寻找出路的机会,只有焚风到来,它们才能在危险过后的短暂安全期里,生根发芽,成为下一株,不会在焚风中死去的淬鳞木。
“它们不是焚风的幸存者,”《列比亚植物志》如此记载,”而是将毁灭淬炼成进化动力的炼金术师。”当钢筋混凝土城墙在热应力下崩裂时,铁鳞木群落正用金属化年轮记录着这场持续千年的生态博弈。

一个废物小说作者罢了.jpg